中文 |  English    
教育孩子必须知道的四项基本原则

一、孩子成长的四个因素

孩子成长的四个因素:

一个自身因素,即孩子自身的认知水平和人格特点。

三个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这四个因素决定着孩子的成长发展状况。

个人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他们对环境给予的刺激会作出适合自己年龄的反应。一个三岁的孩子可能因为得不到一根冰棍闹一天的情绪,一个十岁的孩子可能因为家长忽略了自己的生日和家长闹一年的别扭,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可能因为一次失恋影响自己一生。同样的事情,不同性格的孩子可能的反应是不同的。对于一个性格外向,漫不经心的孩子,中秋节少吃一块月饼可能根本不会放在心上。而对于一个性格内向,敏感的孩子,在特点的家庭关系背景下就足以让他和家长冷战几年。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生活环境是家庭。家庭的两大问题对孩子的影响最大。第一是教养方式,第二是父母的关系状况。

如果教养方式不恰当,例如给性格脆弱的孩子提出较高的学习目标或者人生发展目标,就会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让孩子产生焦虑或恐惧情绪;如果家长总是打骂孩子,嘲笑孩子,不信任孩子,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如果孩子的合理要求经常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有失望;如果家长承诺的事情总是以各种借口不兑现,孩子就会对家长失去信任。以上这些教养方式都是消极的教养方式,消极的教养方式都直接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另外,如果父母关系不和,经常打架,会让孩子感到没有家庭温暖,孩子会为父母的关系分心和担心;如果父母的矛盾激化到了离婚的程度,孩子的家庭安全感就被击碎。他就不会有心情学习。

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教师对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学校的表现。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我喜欢哪个老师,哪个老师对我好,我会好好学习那个老师教的学科,听哪个老师的话。哪个老师总是批评我,总是当众出我的丑,总是找我的茬,我就不学那个老师教的课,和那个老师对着干,就会恨那个老师。张老师对孩子不好,孩子会恨张老师,李老师对孩子不好,孩子会恨李老师。当孩子发现很多老师都对他不好的时候,孩子会泛化到恨“老师”这两个字,恨所有的老师,甚至恨学校,恨教育。

孩子的同学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学习和在学校的表现。同学关系好的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就比较快乐。同学关系差的学生在学校生活就会感觉压抑等。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孩子会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身边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并形成观念。如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孩子会运用这些观念去解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生活事件,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进程和方向。

因此在探讨孩子成长的问题时,要对四个要素进行分析,让我们发现造成孩子问题的原因,并帮助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下图是马斯洛的需要模式图。他把人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的需要”两部分。

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各种需要中最原始、最基本、最优先满足的一种需要。它是人与动物共同拥有的,包括食物、水、性交、排泄和睡眠等。在青春期孩子的生理需要包括恋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是个体希望获得稳定、安全、秩序、保障,免受恐吓、焦虑和折磨等的需要。青少年对家庭的稳定,免受他人打骂、言语威胁等的需要都属于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个人对友伴、家庭的需要,对手到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在学校如果班主任对孩子只有批评职责,不信任。孩子就缺失了对班级的归属感,孩子就希望调班或转学。

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是个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一个人得到尊重就会有自信心,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否则就会引起自卑感、软弱感和无能感。一个在班级受到老师和同学尊重的孩子,他会对班集体有一份责任感,会对自己有较严格的要求。

成长的需要:

知的需要 既认识与理解的欲望。它是人生来就有的一些积极冲动:满足好奇心、对事物进行了解、解释、理解。知识的学习被马斯洛认为是“成长的需要”,属于高层次需要。

成长的需要中还有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指出:“人的高级本性依赖于人的低级本性,需要它做基础,没有这个低级的基础高级就会倒塌。这就是说,对于人类总体来说,如果没有已经获得满足的低级本性做基础,人的高级本性就是不可想像的;发展人的高级本性的最好方法,是首先实现和满足人的低级本性。”

车文博继续解释:一般来说,只有低层需要获得充分满足后,高层需要才能出现。例如,只有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时,安全需要才会产生;只有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时,归属和爱的需要才会产生;而只有在前四种基本需要得到足够满足的基础上,才会相继出现认识与理解的欲望、美的需要,一直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要让孩子有学习的动机,就要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三、使用积极的教育手段

积极的教育手段是指能够达到教育目的,又能使受教育者的基本需要不被剥夺的教育手段。当教育者经常使用积极语言和其他积极的教育手段教育孩子,尊重孩子的基本需要时,孩子的学习动机就会明显提高,当教育者经常使用消极语言和教育手段时,孩子的基本需要被剥夺,孩子的成长需要就不会出现,即学习的动机就会明显降低或被打消。

例如:

威胁使孩子缺失安全需要:再不听话,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忽略使孩子缺失归属需要:你家长都不管你,我管得着你吗。

辱骂使孩子缺失尊重需要:你的手怎么脏得象猪蹄子一样,快去洗。

2010919日,济南市教育工会制定教师禁言禁行、励言励行100。他们禁止教师使用剥夺学生基本需要的言行,使用尊重学生基本需要的言行教育学生具体如下:

禁言,即,老师,请您不要这样说,共38条:

1、“你真笨!没见过像你这么笨的学生。”

2、“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呢?”

3、“讲了多少遍了还不会,你脑子有毛病啊!”

4、“你耳朵聋啦?你眼睛瞎啦?”

5、“不会不要瞎说。”

6、“你的脸皮怎么这么厚?”

7、“天底下就找不到像你这样的?!”

8、“你就不是个读书的料。”

9、“看着你就不顺眼。”

10、“看见你我就够,你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你哪样行?。”

11、“你老这样,我没法教你了。”

12、“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只能扫马路、捡垃圾。”

13、“我不要求你学得多好,别给我惹事就行。”

14、“你学不学与我没关系,只是你不学不要影响别人。”

15、“你连XX都不如,你这样的学生已经无可救药了,没希望了。”

16、“你天天来学校都做了什么?还不如早点回家算了!”

17、“谁都不要和他(她)在一起,和他(她)在一起一准会变坏。”

18、“教你们这样的班,我真倒霉!”

19、“现在的学生,一拨不如一拨!”

20、“不想上课就出去,不想待在这个班就给我滚。”

21、“去,叫你爸爸妈妈来!明天你爸妈不来学校,你也别来了。”

22、“你爸妈都不管你,我凭什么管你!”

23、“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回去让你爹妈好好管管!”

24、“我要是校长,早把你开除了!”

25、“有本事你去校长那告我啊!”

26、“不用给我讲,我懒得听!就你事多!”

27、“没教养,没家教!”

28、“人有脸,树有皮!你呢?”

29、“你是不敲打就不行!”

30、“除了干坏事你还会啥?!”

31、“老师就是老师,老师说的就是对的,不听就不行!”

32、“闭嘴!只管听我说!”

33、“你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别人的事你少管。”

34、“你真的让我非常失望。”

35、“你怎么长不长记性啊!”

36、“回去把这题抄遍!看你能不能看清题!”

37、“站着吧,等你想通了再找我!”38、“我才不信呢,你有一句是实话吗?”

38、“别看你眼睛瞪得那么大,其实不知道在想什么呢。”

禁行,即,老师,请您不要这样做,共24条

1、下课了,还拖堂。

2、把个人的情绪带到课堂上,给学生脸色看。

3、不会回答问题,就让我们站着。

4、对我们的认识总是一成不变。

5、只关注好学生,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只偏袒好学生。

6、犯点错误就叫家长。

7、不让迟到的学生进课堂。

8、学生不会做题,老师就不耐烦。

9、在学生面前抽烟、吐痰。在课堂上接手机。

10、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

11、你是班主任,就随意占用其他课或我们的自习。

12、用粉笔头掷学生,用指头戳(敲打)学生。

13、要让我们的父母去办那些为难的事。

14、照顾家里有钱有势的同学。

15、学生问好时,你却视而不见。

16、对我们的父母不礼貌,有时还指责、训斥。

17、用打扫卫生等班级劳动惩罚犯错误的学生。

18、当着办公室其他老师的面批评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呵斥、批评学生。

19、让学生打扫办公室,给老师打开水、干私活。

20、从事有偿家教。

21、强制学生订做校服、入保险、订报刊资料。

22、穿戴不端庄的服饰。课堂上说不负责任的话。

23、喝了酒去上课。

励言,即,老师,我想听您这样说,共25条

1、“是我没讲明白吗?”

2、“这个问题不好理解,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好吗?”

3、“一定要相信自己,我很欣赏你。”

4、“咱们班的同学个个聪明,你们一定能成功。”

5、“我们是朋友,大家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说。”

6、“上课我是老师,下课我们就是朋友。”

7、“这次虽然没做好,还要紧,下次再来!老师期待着你”

8、“今天的作业有点难度,希望大家能努力完成。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多问。”

9、“别灰心,这点困难一定不会难倒你的。”

10、“咱们班的同学是最棒的。”

11、“你很出色,老师为你自豪。”

12、“老师不会把你和任何人比较,我希望你做最好的自己。”

13、“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奇迹,努力吧,你将拥有你所想要的。”

14、“试试看,你可以做到!”

15、“你很有潜力,要对自己有信心!”

16、“我一直在关注你,期待着你的进步,相信你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17、“你的想法很好、很有创意,我很欣赏。”

18、“你的想法很独到,能详细说说吗?”

19、“你做得真棒,希望下次你带给老师更大的惊喜!”

20、“先好好想想,别着急,如果还不会,就问来我。”

21、“这方面是你的优势,如果能在XX方面再加把劲,你就更全面了。”

22、“你近来进步很大,继续加油!”

23、“老师很喜欢你,但是不希望你这样做。”

励行,即,老师,我们希望您这样做,共16条:

1、既是老师,又是朋友,平时和我们多沟通,经常和大家坐下来谈谈。

2、公平对待你眼中的优等生和待优生;细心观察每位同学,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3、批评学生再委婉一些,不要伤及我们的自尊。

4、想办法让课堂气氛再活跃些。

5、作业本上再多一些鼓励性话语。

6、对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多关心一些。

7、安排座位,一视同仁。

8、我们出问题时,你再耐心一点,少一点批评,多一些指导。

9、经常笑笑,别老把“严肃”挂在脸上。

10、多关心我们心里想的,帮助我们分忧解难。

11、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一诺千金。

12、多重视我们的弱科,给我们鼓励。

13、经常和家长沟通。

14、抽点时间多参加一些同学生的集体活动。

15、谈话时,让我们坐下来,与我们平视;

16、耐心听完我们的解释,不要随意就打断我们的陈述。

当家长读到上面的禁言禁行、励言励行时,我们可不可以制定家庭教育的禁言禁行、励言励行。



四、教育者能够给孩子的成长营造什么环境


永远保持平和的教育心态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它说明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很多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缺乏足够的耐心。尤其是家长,希望教育的效果立竿见影。最初的耐心总是被孩子的不长进所打破。家长在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控制下的教育言语多数是剥夺孩子基本需要的。家长的负性情绪也会传染给孩子,让孩子感到压抑。结果是孩子越发不长进。教育的恶性循环是:被教育者基本需要的缺失,进而缺失学习动力、学习退步,教育者使用消极的教育手段施教,被教育者基本需要的进一步缺失。

积极关注孩子的进步 每一个学过数学的人都有算错题目的时候,这是学习的规律。我们很少有人关注学数学的过程中一共做错了多少道题。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出问题的时候,这是成长的规律。但家长和老师关注的却是孩子犯了多少“错误”。家长和教师通常的本领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错误”,不顾场合、不讲方式积极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想当然地给出改正“错误”的方法。

过多地关注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让孩子感觉自己都是错误,自己很笨,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让孩子有负性的自我评价。负性的自我评价造成孩子的低自尊,低自尊严重打击孩子自我成长的动力。

成功的教育者是积极关注孩子进步的。如果我们的家长、教师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成长进步上,每天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会快乐,我们的快乐也会传染给孩子,孩子也会快乐。孩子看到家长、老师对自己成长的肯定,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进步的开关就被打开了。

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通常的思维模式是:孩子在成长中犯了错误,家长、教师帮助孩子发现错误,提出改正错误的建议,帮助、监督孩子改正错误。从孩子成长四个因素的观点看,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是相关教育者营造的。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教育者是否想过,孩子问题的出现是不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有什么地方不适合孩子成长的,家长和老师是否应该对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负责任。

总结

孩子的成长依赖于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尤其是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这两个环境的状况,对孩子的学业进步和人格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环境对孩子影响的原因是孩子的基本需要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的满足情况。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孩子,自身会产生成长的需要,学业和人格会有良好的发展,基本需要未得到满足的孩子,不会产生成长的需要,学业和人格发展上就会出现缺陷。要帮助学业和人格发展上有缺陷的孩子,就要填补孩子缺失的基本需要。使用的方法是用积极的手段帮助孩子,改变使孩子出现问题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