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的故事,我们的故事"之瑞士留学-吕庆泉-2015届毕业生
前言:这周没看什么书,唯一看了一本《终身成长》,也只看了一个开头,大概就是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成长性思维与固定式思维。等看过之后再决定要不要将书推荐给大家,今天也就不放书的图片了。来讲讲今天所写的文章——《从中加毕业的我》,这是我高中时期特别喜欢的王老师让我写一下毕业后的大学经历和感受,所以也就有感而发写出了这篇文章。为什么用干杯作为这次的音乐呢?原因是当时毕业我们班级的毕业视频主题曲。所以就选这首歌来留念下当时美好的时光。书归正传,今天聊聊毕业之后。
转眼从高中毕业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不得不说,高中时期的上学生涯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学生时光,也就是在中加的日子。但是我今天所讲的并不是在高中时的生活,而是从中加毕业后的日子。
由于中加是一所私立高中,大约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学选择在中加的最终目的就是出国留学,我自然也不例外。毕业之后,有去加拿大深造的,有去澳大利亚学习的,也有去美国高就的。
而我选择了瑞士。
问我为什么?原因有三:
1. 瑞士是酒店管理最好的国家,有最好的酒店管理学校。
2. 瑞士是一个又美丽,又和平的国家,适合居住和养老。
3. 瑞士所要办的申根签,更便于去周边的国家旅游。
我记得当时我们班就我一个人选择了去瑞士,很有挑战性。如果再让我重新选择一次的话,我依然选择这个美丽的国家(因为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记得当时语言也很烂(虽然说现在也不咋地),也没有朋友在瑞士,那种心惊胆颤,那种担惊受怕。这要在国外出点啥事,一个人真不好解决,但是人所要练习的就是这种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短短几周,我也适应了。当你到一个陌生环境时,你就要尽可能的去打开自己,交些新朋友,熟悉新面孔。
这三年的大学生涯也很快就过去了(想了解详情的请和我细聊,文章是纸质,所以内容所写的也很局限。)如果问我学到了什么?那我能和你说的太多太多。简单说几条:
因为语言的原因,出了不少丑,也受到了不少嘲讽。但是不要害怕出丑,出丑就是成长的过程。出丑越多,成长的速度越快,不要在意嘲讽你的人。人生需要高人指点,贵人相助,也需要小人刺激。记住!凡是不能摧毁你的都必将使你更强大。
既然选择在国外学习,就尽量避免和本土人在一起,这样更容易学习成长。在此感谢我的印度尼西亚朋友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
开阔了不少眼界,走了应该超过了不下十五个国家呢,想提升自己格局的关键就在于你所见的世面,所读的书与你所相处的人。所以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多出去走走。
后语:由于这篇文章有可能会给学弟学妹或是老师看,我要在这里解释下。这就是我写文章的风格,将文章写在纸上之后再打字上传我的公众平台上,有前言,有后语,每周也会推荐自己所看的或是喜欢的书。看过之前的文章就了解了。
王老师也问过我现在的情况。我是上到term 5就离开学校了,从严格意义上说也算是毕业了。有过两次实习,一次在北京四季酒店,另一次在瑞士因特拉肯的中餐店(这个之前有写到过,一次不怎么好的回忆,好奇的可以翻翻前面的文章)。
毕业之后,我就来苏州上了两节课,一节是《总裁商业思维》,一节是《思维导图》(关于思维导图我也写过,想了解的可以去看看)。本来想创业的我,想清楚了现在没有资源,没有本钱,创业也是给家里增添负担,还是想积累下资源与提升个人能力,所以就先选择了大脑银行这个平台,也就是我之前上过课的地方,通过这个平台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实有好多好多想分享的话,但是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总结,总之就想告诉大家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的对和绝对的错,只是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在人生的路上也没有选择的对与错,当你觉得你所选择的这条路并不像你想象的一样时,不要抱怨,也不要责怪什么,这都是你自己选择的,而且在这条你所选择的路上,并不是没有收获,你所收获的还有沿途的风景,还有别人所复制不了的独一无二的经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