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云上端午:漫谈端午节的“前世今生”---华仁学校小语组语文实践周暨传统文化节活动纪实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受闰四月的影响,今年的端午于6月25日才姗姗而至。与往常我们相聚于校园或包粽子、或举行旱地龙舟赛不同,今年我们通过网络,度过了一次特别的“云上端午”。

云上端午共分为“前世”与“今生”两个板块。

一 “前世”

在“前世”这一板块,我们通过在线直播讲座,在小学部一直六年级的所有班级中进行了一场关于端午节“前世”的溯源追寻。

一提起端午,大家必然将它与我国的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联系在一起。唐代诗人文秀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而事实上,早在屈原之前,古人就已经开始过端午节了。夏朝遗书《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这个“此日”,正是五月初五。又曰:“五月初五,蓄 兰,为沐浴也。”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他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列举了百余条文献资料,证明端午节的起源远早于屈原。

端午节的起源其实与古人的阴阳思想有关。

古人认为仲夏五月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刻。同时,盛极而衰,它也是阴气始盛的时刻;阴阳相争,被视为不吉,故称五月为“恶月”。五月初五乃重五之日,恶月恶日,更为不吉。再加上农历五月本属仲夏,蛇虫出来活动,所谓“五毒并出”,也是容易疾疫流行的时节,故而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相应地产生了一些消灾驱邪的法式和习俗,比如悬挂艾叶菖蒲、食粽采药、兰汤沐浴等等。现代端午节流行的龙舟竞技习俗也脱胎于古时“命舟送灾”的祈福法式。可以说,端午节最早是我国古代的卫生防疫节日。

p style="text-indent:2em;">到后来,端午才逐渐与纪念屈原相结合;但端午习俗中的防疫祛灾思想并未减弱。

二“今生”

今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在端午节又一次来临之时,我们带着对“端午节“的重新认识,再一次体验端午习俗,感悟古人防疫智慧。 我们制作了倒灾葫芦,将画有五毒的葫芦倒贴在门上,寓意着将五毒之气泄尽。

自己动手,用代表者金、木、水、火、土的白、青、黑、红、黄五色丝线编制五彩绳,再现“系百索”这种端午最古老的习俗

《风俗通义》 云:“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 不病温。“ 五彩绳象征着五龙,能镇五毒。

端午之日乃阳气极盛之时,而咸鸭蛋味甘,性凉,入心、肺、脾经,有滋阴、 清肺、丰肌、泽肤、除热等功效。将煮熟的咸鸭蛋用编织的鸭蛋络子挂在胸前,这是“百索”遗风的一种。在这一次端午的“今生”体验活动中,五六年级的同学拿到了编织鸭蛋络子的任务 ,人人化身为“巧手达人”。

任何一种节日,它的起源、演变、流传都带有它本民族的文化印记。在这次追寻端午“前世”、体验其“今生”的活动中,我们对于“端午”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我们的祖先观察时令、顺应自然,在“顺天应时”的思想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种朴素的智慧和思想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端午节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