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襄盛举谋发展 擘画未来再出发 北京中加学校、华仁学校成功举办第24届教育教学研讨会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北京中加学校/华仁学校的阶梯教室里却春意盎然,不时响起阵阵的掌声。2021年2月27日,在Andy执行董事的直接指导与参与下,北京中加学校/华仁学校召开主题为“线上线下双平台融合,课内课外多学科拓展”的第24届教育教学研讨会。执行董事Andy先生、执行校长田振周先生、通州区教育研修中心全斌院长、党支部书记荆枝女士,校领导马戈、马小葵、张卫红及各个教育教学部门主管,小学部、中学部与高中部全体教师,人力资源部等行政部门主管人员150余人参加了会议,马戈副校长主持会议。
首先Andy Truong执行董事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防护工作做得非常好,我们的线上教学很成功,孩子在中加学校、华仁学校学会的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学习方法。凭借着在我校学会的学习方法,能够轻松修完各类、各学科课程。他们的学习成绩当然是能力体现之一;而全面能力的提高,更是未来走向社会、培养国际公民意识的最重要的前提。我们的老师尤其要注重教学方法与方式的研究与探讨,特别要关注到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使用与推广。勉励全体教师,教书更须育人。祝老师们快乐、健康、幸福的在我校工作、学习和生活。
马校长对会议的主题进行了解读,他说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实施混合式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集团董事会提出了线上线下双平台融合的发展目标,不仅仅只针对疫情,更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今后课改的趋势与方向。学校力求通过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模式系列培训活动,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步伐,推动学校实现教学质量“变轨超车”。我们要做好跨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尝试课程间的相互延伸、拓展和渗透,形成多学科的“跨界与交融”。本次研讨会通过我校4位老师的的汇报与分享,让我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共同探寻新时期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解决线上线下,课内课外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启示我们明确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小学部教学负责人张妍老师对学部的常规工作从教学与德育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汇报。在教学中将常规工作整理出了一套形成性的工作规范,不仅帮助了教师们实现高效的自我管理与工作安排,更是留存了宝贵的工作信息,有助于新老师更快地进入工作角色、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目标引领细化任务;规范常规,促进教师成长;问题导向,尝试改革;德育工作中: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组织活动;借鉴学期教育目标指导校园活动的内容制定;依托学科教学特色组织活动。学生学科能力提升,沉浸式学习体验;合作意识培养一组组鲜活的事例,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例例富有想象力的微创新,让与会者看到了小学部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丰硕成果。
初中部的艾丽娜主任对初中部秋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回顾:她从年级建立“树榜样,争优秀”促进学业与行为向好的动机鼓励制度:由科任教师、班主任、学部主任、校长共同参与评比,到抓好常规活动和常规管理,发挥学生榜样的带头作用,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并对中考班的学习动机促进和思想引导做了创新和实践,制定班级励志目标“好好学习、习惯就好”,全体学生在上面签字按手印表决心,用仪式感促进学生奋进;期待今年中考再创佳绩。
国学中心负责人、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黄嫄老师,向与会者介绍了语文组在初中部开展的各项创新活动:编写初中国学读本作为课文的补充,包括纵向的专题训练,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扩充和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训练;编订易错字字帖;开设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初一开展的课外古诗词背诵及诗歌讲解活动;初二“花开人生”人物传记讲述活动和初三“轻叩诗歌大门”—现代诗歌创编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中重点议论文篇目的内容,初三ip班举办了“敬业与乐业”辩论赛活动。中考班阅读知识竞赛活动。国学中心集传统文化之钟灵毓秀,秉持传承、发扬的理念,坚持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为中华文明传播与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天地。
高三年级备课组长、高二四班班主任孙红轶老师,代表高中部做了“线上线下家校融合,校园内外共同拓展”的主题发言。通过三个居家同学线上学习的实例,分享了在家校合作方面的做法与思考。她充满深情的说到:我校一直以来在家校合作方面都有探索,展开了多样化的家校合作活动,引导家长成为伴随孩子成长的智慧型家长。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我们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认同,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结合高中生的阶段特点,在关注学生状态的交流、关于教育目的的探讨、关乎成长经历的分享教学实践中的案例,用案例来讲述具有我校特色的家校合作故事,让大家了解在学生教育这条路上,我们教师如何线上线下与家长携手同行,努力完成培养学生校内外成长的使命,搭建起家校间沟通的桥梁。
会议的重头戏是通州区研修院全斌院长带来的、以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期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中心内容的主题报告,整个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引入入胜,用大量事实去说明新课标这只靴子落地后,评价这个靴子也落地了。我们应该怎么去适应,怎么迎接挑战。整个报告站在时代背景这个高度,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的四化,表现为更加注重育人,更加注重终身,更加注重智能,更加注重融合。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提出了评价是教学提质增效的新引擎的观点,要教师们树立新的教学观:结果评价重在达标性,过程评价强调策略性,增值评价注重发展性,综合评价关注整体性。他特别指出增值评价注重发展性,针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先前水平,判断其发展和成长的幅度,评价教学能力、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的提高程度。他以郑州中小学“三条评价金标准”:(1)课程思想具有原创性;(2)学生身份改变,从知识消费者走向知识的创造者;(3)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式改变,即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来说明超越分数,评价让成长过程可视化。最后他分享了对未来课程,未来学习和未来教师的的理解: 未来课程:个性、丰富、跨学科;未来学习:自主、合作、信息化;未来教师:激情、共情和终身学习。
田振周执行校长做了题为《融合式教育及主题式学习实践策略建议》的总结报告。重点分为三部分:一、线上教学背景分析;二.融合式教育实施策略;三、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在线上教学背景分析上,他提出了线上教学的优势是: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打破空间与时间界限,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观点。指出线上教学不足是“学生兴趣消减”,“学生学与教师教效率低下”,“亲子关系对抗加剧”等,这些问题已经从“零星状态逐渐演化至普遍状态”的趋势,制约着融合式教育供给向常态化运行。
在实施策略方面,提出注重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老师的线上教学,不能只是聚焦在知识的精讲上,而是要借助于学生的自主调节。通过学生在线实际获得和教师在线教学达到新的平衡,这种新平衡的质量来源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权以及自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思考如何将选择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同时要思考将线上与线下的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形成共育局面。对于线上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低下问题、效率低下问题及对抗加剧问题,提出了主要的解决措施:重构网上集体,构建网上集体交流活动;进行与学相结合的项目式学习,选择与线上线下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成立教师互助小组,分享网课实施方法,为教师配备网课教参;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利用综合评价调整家长预期,引导家长在重视终结性评价基础上,更加重视形成性评价,增值评价。
会议进行中还进行了教育科研课题获奖证书和新晋职称证书的颁发仪式。
各教研组就会议主题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分组讨论汇报,安排在教师培训日分期进行。
本届研讨会第一次会议(主场)在热烈的掌声中、在对新学期的憧憬和期待中结束,全校教师对新的学期干什么、怎么干找准了方向,充满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