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实践活动 ——玩转扑克牌

新课标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应积极开展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实践。而扑克牌作为人们常见的一种生活化的娱乐工具,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具有易获取、易操作、多用途等特点,作为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扑克牌巧妙的进行教学。为此,我们数学组的老师们利用扑克牌这一生活常见的资源,分学段为同学们精心设计了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中段(3-4年级组):扑克牌搭塔
“扑克牌搭塔"是一项集动手、动脑、娱乐于一体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快乐中体验用扑克牌搭塔的过程,从而训练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相互配合的能力。瞧,在短短30分钟时间内,同学们不借助辅助工具,仅凭折、卷、插等方式,用两盒扑克牌玩出了“高度”,也玩出了“深意”。
如何将轻飘飘的纸牌搭成兼具稳定性又美观的塔呢?
“底座一定要稳,否则不能承重。”
“对,最底层我们可以多用些纸牌。”……比赛还未正式开始,同学们就聊起了搭塔攻略。比赛时间刚刚过半,有的小组就完成了搭建。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有的小组刚刚把纸牌塔屹立在大家面前,小组成员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纸牌塔够高,紧张的是担心纸牌塔不能继续叠加。果不其然,又摞上几张牌后,纸牌塔便崩塌了。但受挫之后,大家及时查找原因,重新开始,赶在比赛结束前完成了二次搭建.




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想象力。纸牌搭塔并不是简单的图热闹,而是蕴藏着深意。学生在搭建过程中会用到数学的几何知识和物体稳定性知识,不仅如此,还从中汲取到了健康成长的“养分”,比如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从而更加懂得合作的意义。
高段(5-6年级组):扑克牌搭高
“搭高”与“搭塔”相比,仅有一字之别,但要求却截然不同,同学们要考虑的点自然也不同,怎么在短短的30分钟内,让一副小小的扑克牌,搭得最高而获胜呢?
随着裁判老师的一声令下,选手们立刻忙碌起来。同学们时而精心制作,时而交头接耳;时而皱眉苦思,时而欣喜若狂,努力将自己的纸牌搭高、搭稳。要用多少张牌来加固,又要多少张牌来增高呢?又用什么样的柱式结构可以最稳固呢?在不断尝试中,各组在“高”和“稳”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瞧,有的小组采用折叠搭建;有的小组将扑克牌剪一个口,进行拼插搭建;还有的小组搭建了四边形框架的底座,让纸牌稳起来。




小小的扑克牌,给同学们带来了挫折,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仅培养了大家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增进了队员们的互动,大家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玩得不亦乐乎!就连居家学习的同学,也在家独自搭建,从而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也有很多的收获,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乐趣。不管是扑克牌搭塔还是搭高,都搭出了同学们之间的团结与友谊。




不要以为活动到此就结束啦!我们组得了第一名,不仅领到了奖状,还有我们喜爱的积木奖品,让我们再次动手玩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