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加学校、北京通州华仁学校湖湘研学之旅(三)
寻伟人革命足迹,访潇湘红色故居 ——北京中加学校、北京通州华仁学校湖湘研学之旅(三)
研学第三天,是同学们追寻伟人足迹的一天。
上午,同学们怀着无尽的虔诚和敬仰,在这个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初夏,走进了刘少奇故里——花明楼乡炭子冲。








刘少奇故居前临绿水,背靠青山,房屋共21间半。故居内有陈旧的煤油灯,简陋的木制床,还有堂屋里寂然无声的木桌木凳,杂屋里古老的水车、锄头……青山绿水,寒舍小屋,刘少奇同志伟岸的身躯定格在历史的长廊里,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中。


吃过午饭,顾不得休息,同学们跟随自己的教官和老师,满怀景仰、崇拜,赶往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故乡——韶山冲。

处处青竹,触目皆绿。同学们午后躁热的心境很快被这里的青山绿水浸润得无比平静,直至看到掩映在苍松翠柏间一代伟人的铜像,才重又心潮澎湃。毛泽东同志双手背后,目视远方,似沉思,若微笑,大衣随风飘动……是在为国为民忧思?还是为今天的国泰民安、繁荣昌盛而倍感欣慰?同学们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心中洋溢着无限崇敬之情。

或许是周末的缘故,韶山景区内游人如织。同学们沿着广场一路前行,在台阶前庄严列队,去帽,正衣冠。当庄严的《献花曲》响起,同学们跟随老师拾级而上,在毛泽东铜像前深深鞠躬,敬献花篮,并绕铜像而行,边行走边深情瞻仰伟人,一时间,整个广场都沉浸在对伟人战斗一生的深切缅怀之中。





之后,跟随导游,同学来到毛泽东纪念馆。导游是本地人,她把一个湖南人对毛泽东同志的敬仰之情融入了她的讲解中,情感真挚,深切感人。就这样,看着、听着、感受着……同学们以纪念馆为教室,以眼前的山水为线索,以文物为课本……把崇高的伟人事迹和厚重的人文历史镌刻到脑海,用自己远行的脚步书写着人生的华章。



从纪念馆出来,同学们又瞻仰了毛泽东故居。故居的堂屋里摆放着主人当年使用过的方桌、板凳,厨房里有灶台,卧室里有木床,杂物间有蓑衣、耕犁等用具;牛栏、谷仓、柴屋、猪舍,还有刻满沧桑岁月的石磨和水车……它们静静地伫立着,似在深情地回忆,仿佛无言的诉说。穿过故居门前的小坪,便看到绿油油的稻田和两口水塘,小塘植满莲藕,大塘水面宽阔。据说,毛泽东少年时代经常在大塘里游泳,之后他游到湘江,游进长江,越游越宽广。



故居门前人挨着人,摩肩接踵,虽人流如潮,却没有太大的喧嚣,有的只是静静的拍照留念和对韶山冲一代伟人的追忆、缅怀、沉思。
晚上,同学们和老师们在酒店的会议室里,就研学收获展开了分享交流。研学三天过去了,行程虽短,音容未改,但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能感受到,热血正激荡他们的少年心,他们的内心早已与众不同。